杨梅,深圳市实验幼儿园执行园长,一级教师,深圳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,深圳市福田区首批特色教师工作室主持人。担任福田区责任督学,编写出版《自主、探索、合作——幼儿园区域创设及活动开展实践方案》《大型积木——建构游戏空间》等书籍,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。
2016年的暑假,我有幸来到新西兰,在“新西兰教育领导力项目”创始人的安排下,深入4所幼儿园,进行了为期5周的参访活动。这段时间的所到之处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,让我对新西兰的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对幼儿也有了全新的认识。下面我将以Greerton Early Childhood Centre为例,带领大家“看”到一个看似乱糟糟的教室、一个没有操场的户外游戏场,以及园长家的农场,去感受自由玩耍带给孩子们的惊喜。
早教中心初印象
7月25日是新西兰所有中小学第三个学期的开学日,也是我走进新西兰幼儿园的第一天。汽车在一栋别墅前停下,门口的花园旁竖着一块牌子,上面写着“Greerton Early Childhood Centre(Greerton早教中心)”。我从一扇小门走进教室,里面一共有两位老师,其中一位的身旁围坐着4~5个孩子,老师拿着一个文件夹,像是在向孩子们讲述某个小朋友的学习故事(Learning story);另一位老师正和身旁围坐的几个幼儿交谈,腿上还坐着一个约2岁的孩子;另一边,一个孩子独自在小桌前吃早餐。我在一张可以纵观全局的桌前坐下,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观察。
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入园,老师的接待方式非常自然:对于情绪好的孩子,老师会向他们招手打招呼;对于有些小情绪的孩子,老师会与家长交谈,帮助孩子缓解情绪。大部分孩子来园都很开心,只有一个孩子哭得比较厉害,老师一直陪着他,直到其情绪逐渐稳定后才离开。家长一进门就会在一张表格上签到,然后协助孩子把带来的水杯和午餐放到指定的地方。经了解,幼儿园的开放时间是7:30~17:00,每个孩子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入园和离园时间。老师的下班时间也很人性化,共分为四种:7:30~15:00、8:30~14:30、9:00~15:00、9:00~17:00。
Greerton早教中心有一间大活动室和一间可供7~8人午睡的小休息室,生活用房是一间盥洗室和一间厨房,此外,还有一间教师办公室和一间成人盥洗室。房子前后有两个花园,屋后的大花园是主要户外场地。早教中心可招收40名2~5岁的孩子,目前一共有33名幼儿和7位老师,其中一位老师被称为“Our wonderful support teacher(辅助老师)”。一天中,5位老师与孩子们共同活动,2位老师在办公室做计划,师生互动的比例为1:8。
室内环境:在“乱”中持续学习
Greerton早教中心虽不大,但布局很科学。进门处放着一个柜子,上面摆放了家长签到表;左边是主要的室内空间,地面铺了地毯,还有三张桌子和一些椅子;右边是一条通往户外活动场所的过道,摆放了一张沙发和一张小圆桌;靠墙处有一个舞台,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衣服、帽子、包包、鞋子等饰品;远处有两张BB床,孩子可以在上面睡觉;还有几个小柜子用于隔断,里面有积木、打击乐、拼图、拼插玩具、汽车轨道,还有绘画和手工用的颜料、彩笔、剪刀等。教室墙面上呈现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的活动照片和文字说明,还有少量作品。
几天下来,我发现这里的孩子在玩过玩具后并没有收拾的习惯,老师也不作要求,教室里乱糟糟的,完全不同于中国幼儿园教室内那样整洁、有序。看,小舞台上各式各样的衣服撒了一地,还有许多乐器混在里面,居然还有剪刀和铅笔!而此刻,并没有孩子在舞台区域玩。娃娃家旁也散落了许多玩具:布娃娃、帽子、衣服、包包,还有一辆小车。小朋友在上面走来走去,似乎是件很正常的事情,老师也视而不见。
一个孩子拿了许多小熊来到美工区,用胶带将小熊一个一个缠住,粘在桌子上,然后就跑去别的区域了。我不方便随便动他留下的满桌小熊和剪刀胶布,只能静观其变。一会儿,有个女孩来到桌前,开始模仿之前孩子用胶带缠小熊的过程。
我剪了一张窗花,送给一个孩子,她竟直接用窗花擦去手上的颜料,随手放在桌上,我的心顿时“拔凉拔凉”。没想到,午餐时间,一位老师走来对我说:“Ceare对你剪的窗花很感兴趣,不知可不可以向你学习?”我高兴地答应了。我给Ceare示范了基本方法,她很快就学会了,还很开心地向同伴展示,马上又吸引来了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。他们找来纸和剪刀,学习剪窗花。下午3点左右,那个小男孩又找到我,说想再剪几张窗花送给爸爸妈妈。我这才明白:原来,这里的老师不收玩具是为了支持孩子的持续学习!
为了求证,我去问了Catalina老师,她告诉我:“我们总是鼓励孩子尊重玩具,因为它属于每一个孩子,如果老师‘破坏’了玩具,那是不公平的。”看似乱糟糟的教室原来蕴含着老师对孩子的尊重,以及对孩子持续学习的支持。当然,在有需要的时候,老师也会收拾,比如午餐时会收拾出一个供孩子进餐的地方;放学后,老师们会把教室整理得干干净净,迎接孩子们的再次到来。
户外环境:没有操场的儿童乐园
操场、大型玩具是中国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标配。新西兰幼儿园几乎没有操场,孩子也不用做操,只有自然的地面和一些玩具供孩子自由玩耍。
Greerton早教中心有两个花园可供孩子户外活动。主要器械都在大花园,那里有沙池、滑梯、索道、组合玩具,还有许多辅助玩具,如轮胎、垫子、木板、胶管、布条、树枝等。观察了几天,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奥妙。
连接流水装置的沙池 沙池里比较显眼的是两根树桩和一艘小皮艇,树桩可放上木板变成桥,旁边还有水龙头、弯管和桌子。沙池边有一个箱子,里面有许多弃用的厨房用具、铁铲、洒水壶等。不远处还有一个流水装置,只要打开水龙头,水就可以一层一层地流进沙池。孩子们可以随意组合道具,每天都发现不一样的玩法:铲沙、玩水、建城堡、打开水龙头让水流进沙池……我还看到孩子把三轮车开进沙池,老师则为其提供木板,让他们体验三轮车上坡和下坡的感觉。
铁质组合玩具 这是一组大型玩具,由两个铁屋子组成,上面有不同形状的孔,可供孩子们攀爬。两个铁屋子中间搭建了一座独木桥,旁边有一个大一点的圆形爬梯和一个没有扶手的简易爬梯,在独木桥和大爬梯下放着几张保护垫。这组玩具看上去有点简陋,且没有太多的保护措施,可孩子们非常喜欢。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往上爬,站在高高的平台上如履平地,悠然自得,看得我心惊肉跳。但老师好像很相信孩子们的能力,任凭他们上上下下地自由玩耍。
木制滚筒组合 这是一组中型的木制玩具,由5个大小不一的滚筒组成,每个滚筒可以移动,老师根据孩子的需求将其组合成不同的形式。孩子们玩得很自如,他们会想办法让滚筒不移动。有一天,一个小女孩希望我协助她从垫子跳上平台,然后抓住我的手,跳上跳下地玩了十分钟。
索道滑梯 户外小坡上有个木制平台,平台上方有根绳索直通大树,孩子们可站在平台上,抓住绳索上的垂绳往下滑行。滑行的终点是一棵大树,树上盖着厚厚的垫子以缓解冲力。孩子们喜欢体验滑翔的感觉,可以一个人玩,也可以两人合作玩,伴着尖叫声开心极了。有个2岁多的孩子也喜欢来这里,由于年龄小,他就抓住绳子爬上平台,然后把手松开,让绳子自动下滑。如此反复,不亦乐乎。
木制平台的旁边是个简单的塑料滑梯,可供年龄小的孩子游玩。此外,户外场所还有攀爬墙、篮球架、秋千等运动器具。
Greerton早教中心的户外玩具并不特别,但孩子的勇于挑战和老师的大胆放手令我佩服。不管刮风还是下小雨,孩子们都喜欢户外活动,而且好像都不怕冷,大冬天穿短袖、短裤,甚至有人光着脚。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,我曾看到一个3岁的小孩就地翻滚以躲避秋千撞击,这种自然反应一定是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。在这个没有操场的户外场所,孩子们的运动、协调、想象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农场探险:相信孩子
Lorraine园长家有一片非常大的农场,每周一和周五,孩子们都会去农场玩耍。这天,我也有幸跟随大家一起前往。我们乘坐的是一辆11座的小车,车上有3个老师、8个孩子。每个孩子的座位上都有安全椅。
20分钟后,我们抵达园长的私家农场。放眼看去,田野绿油油的一片,三只驼羊悠闲地在草地上晒太阳,旁边是一个较大的白色帐篷,这应该就是孩子们的室内场所了。下车后,老师和孩子们把车上的东西全部拿下。在老师的提示下,孩子们进入帐篷换上雨衣和雨靴,老师还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件荧光色的安全服。早茶之后,大家开始玩耍,有的玩滑杆,有的喂羊驼,还有的去照看家禽、植物……我以为农场玩乐就是这般自在,没想到真正惊奇的还在后面!
我们沿着一条路向下走去,一路上,孩子们东看看,西摸摸,Catalina老师讲讲停停。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,孩子们对前进的方向产生了分歧,最后决定兵分两路,我本想跟随Bridget老师的小组走,她却示意我到Catalina老师那组,因为那组有5个孩子。原来,新西兰有明文规定:外出师生比例必须是1:4,如果孩子年龄在4岁以上,则可以在队伍里增加一个孩子。
我跟随Catalina组一直向前走,来到一个水坑前,水坑旁有一个木桩组合玩具,不远处的大树上还垂吊着一个秋千。Catalina鼓励孩子们踩水,还让他们从坡上冲下来,加速度踩水。突然,天下起雨,我正寻思在哪躲雨,却发现孩子们和老师好像并没察觉下雨这件事,继续荡秋千、踩水。好吧,我也只好陪着淋雨。
雨下了一会就停了,Bridget那组的孩子跟了上来,队伍继续前进。然而,前方已没有大路,完全是山路,有时需拔开树枝才能前行。队伍来到一棵枯树旁,老师从包里掏出手电筒和小刀,发给孩子,并示范如何使用刀削树枝,刀还挺锋利,我惊呆了。孩子们有的用小刀削剪树枝,有的打着手电筒观察树洞,还有的坐在地上玩树叶。
随后,我们来到一片泥泞地,老师鼓励孩子去踩泥水,这一脚踩下去,雨靴顿时没了一半。我以为这样踩一踩就好,没想到几个男孩又玩起了从上往下冲的游戏,他们冲进泥地,稍站不稳就双手着地,满身是泥,而老师却表现得格外淡定,似乎习以为常。
走着,前方已经没有路了,只能靠双手和双脚往上爬。有个小女孩明显有些畏难情绪,老师一直鼓励她,直到必要时才推她一把。终于,大家爬上了一片草地,非常开心,老师也夸孩子们“Amazing(太棒啦)”。
随后,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水龙头前,为他们冲洗身上、鞋子上的脏泥。回到帐篷后,大家脱下雨衣和雨靴,换上干净的衣服,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开始午餐。因为天气比较好,午餐是在草地上进行的。午餐过后,孩子们又玩了一会,大约下午2:30才开车返程。
如果不是全程跟随,我真的难以想象孩子们在农场的一幕幕精彩瞬间。感谢孩子们带来的惊奇,也感谢新西兰的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——相信孩子。
相信大家可以从我的描述中感受到,新西兰幼儿在成人眼中是“有能力、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”,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环境和材料,建立起良好又稳固的人际关系,支持孩子社会性的发展,支持孩子承担起和平协商的责任,帮助孩子在自己身处的社会群体里既能自力更生,又能关爱他人;追随孩子的兴趣,强化他们作为有力量、有能力学习者的自我身份认同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