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,欢迎来到幼教365
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
搜索
种一方田园 赠孩子一个幸福童年 ——记河南省郑州市绿东幼儿园田园特色课程建设

踏入鳞次栉比的居民楼,穿过幽幽长巷,抬眼便是一座精致的“农家小院”。定睛一看,竟是一座幼儿园。走进去,满眼都是灵动鲜活的绿色,顿觉周身舒展,仿佛在沙漠中寻得一片绿洲。这里正是河南省郑州市绿东幼儿园(以下简称绿幼),虽地处居民区,却丝毫不受外界喧嚣的影响,办园56年来,始终遵循“以生为本,以动为魂”的生动教育原则,以“天空农场”为抓手,以特色种植为切入点,着力打造纯粹自然、至真至美的生动课程与田园文化。

 

  请进来:留住童年的味道

   把田园搬进教室

孩子的天性是亲近自然和探索自然,为此,绿幼加强田园文化的建设,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大胆创新,为孩子打造具有浓郁田园气息的乐园。瞧,园内有清澈见底的鱼塘,以假乱真的山坳,小巧别致的竹林,还有那操场边、走廊上、窗台上,处处可见的绿色种植。这些绿植的安身之所也可谓千姿百态:憨态可掬的“小黄人”,优雅端庄的白天鹅,还有圆滚滚的彩色轮胎……

走进教室,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。葫芦、芦苇、高粱、狗尾巴草、大麦、树枝、花草遍布在班级的各个角落:葫芦当了花瓶;芦苇和高粱成了门帘;狗尾巴草摇身一变,成了装饰主题墙的主角;大麦是孩子手工制作的材料;树枝和花草点缀在班级的各个区角中,文艺又美好。“我们巧妙地利用大自然中唾手可得的天然资源,因地制宜,放手让孩子们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天地,所以这里的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。”绿幼园长李艳霞告诉记者,这种环境创设的方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,环境布置由以往的教师做主转变为幼儿做主,所有材料都是由孩子自己搜集和筛选的。

最惹眼的当属那些分布在各个班级窗台上的透明小瓶子,瓶子里面装满了各类农作物和果蔬小种子。李艳霞园长向记者介绍道:“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收获的过程中自主搜集的种子,即使不贴标签,他们也能够分辨出来。这些种子一部分用于储藏,等到来年春天再播种;另一部分用于展览,好让孩子们在对比中更加直观地认识种子,了解不同种子的形状、传播方式和播种方法等。”

有了种子,那播种的地方在哪儿呢?

 QQ图片20170809163752.png

   把农场移上天台

身处闹市,偏得一隅。跟随李园长的脚步,记者来到了绿幼教学楼的楼顶,“天空农场”四个白色大字镶嵌在一面由青砖堆砌而成的墙壁上,配上墙角开得正旺的油菜花,给人一种仙境般的空灵之感。绕过这面墙壁,记者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景象,偌大的天台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上百个种植箱,箱子里种植着各类瓜果蔬菜和花卉。走近了才发现,这些种植箱的摆放顺序是有规律可循的:同一种类的种植物紧挨在一起,细心的老师会在其中一个种植箱上插一块牌子,牌子上附有相应种植物的图片和介绍,同时还标明了责任班级——原来,绿幼的“天空农场”实行的是责任承包制,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“责任田”。一日生活中,孩子们在各自的“责任田”里播种喜欢的果蔬,定期浇水、松土、施肥和拔草,细心观察果蔬的成长过程。时值春夏之交,种子早已破土而出,长出了挺拔的身躯和枝叶。

“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种植一些易生长的蔬菜,比如大蒜、小青菜、韭菜等。到了收获的季节,孩子们亲自采摘,把自己种植的蔬菜带回家,和家长一起品尝劳动的成果。”李园长笑着说。此时,记者不禁想起了童年时期自家的小菜园,自己也曾在那里种了许多这样的小青菜,炒一炒,闻一闻,尝一尝,嫩嫩的,甜甜的——或许这就是童年的味道。“以前,很多小朋友不吃青菜,但自从品尝了自己种植的青菜之后,挑食的坏习惯也改掉了。”

可见,“责任田”的划分,让孩子们有了自己的“种植领地”,不仅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劳动热情,丰富了他们的种植经验,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,还让他们感受到了食物的来之不易。当然,等他们长大了,应该也会记得这种味道吧。

在天台的一角,若干个中班孩子正在细心地为小青菜拔草;在另一边,几个大班孩子也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,他们时而认真观察,时而相互讨论,时而埋头写写画画。“喏,这几个孩子正在画小青菜呢,最近几天连续下了好几场雨,小青菜似乎也比平时长得快了些。”李园长的嘴角上扬。

 

  走出去:探寻诗意栖居之所

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,不用死的书本,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,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,征服自然、改造社会的活本领。”陶行知先生在《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》(192612月)中这样说。因此,绿幼并不满足于园内种植角和“天空农场”的开发,而是将种植长廊延伸到了园外,专门为孩子开辟了一方能够真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田园基地。

 

   蓝天下的探索课堂

“以生为本,以动为魂。”李园长告诉记者,园外的田园基地大约有几十亩,在这里,孩子们可以亲手种植玉米、高粱、花生、大豆等农作物。种植的过程充满艰辛,却又乐趣十足。如何播种?种子是一颗颗埋进土壤,还是直接撒下去?每隔多少天要浇一次水,施一次肥?菜苗长得太密怎么办?如何除草?如何杀虫?

老师不会直接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告诉大家,而是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,比如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探讨,或者查阅书籍,又或者去请教有经验的小伙伴,有时候也会亲自带着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。比如,秧苗上有太多虫子怎么办?哪些虫子是害虫,哪些是益虫呢?老师首先让幼儿翻阅图书,或者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,了解害虫和益虫的相关知识,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去草地上、田野间、树丛中寻找小虫子,一人一把放大镜,近距离地观察各种虫子的形态特征,了解它们的生存习性。这样的田间观察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,又让大家有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。

“别看这些小家伙忙活起来有模有样的,有时候也会犯迷糊。比如,忘记浇水,或者浇水太多,把植物活活淹死……”话还没说话,李园长自己倒先笑了起来,“问题源于生活,生活本身就是科学,孩子们只有遇到了问题,才会努力去寻找改进办法,老师会鼓励他们将问题记下来,然后共同讨论、完善。”原来,孩子们的“失职”行为在李园长看来也如此可爱、可贵。

为了充分利用园内外的种植资源,教师会组织开展多种有关种植的游戏。比如:大班幼儿用“给种子排队”的方式来感知长度、数目、大小之间的关系,让数学学习生活化、游戏化;在“担水”游戏中,中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,将一根木棍做成扁担,两个雪碧瓶做成可以“挑水”的水桶,然后学习担水;小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玩“捡豆豆”游戏,即学习用勺子、筷子去捡大小不同的豆豆,促进了手部肌肉的发展。

当然,最幸福的时刻应当就是收获的时候了。到了秋天,孩子们会和家长一起爬上梯子摘葡萄,下地挖红薯、拔萝卜、刨花生……爸爸不会阻止孩子上蹿下跳,妈妈也不会担心女儿弄脏了小脸蛋,大家提着沉甸甸的果实,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。

 

   阳光下的远足

每年4月,绿幼的孩子们都会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,负重徒步行至碧沙岗公园。在公园中,孩子们会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春天的变化,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环保公益活动,捡纸屑、捡垃圾,兴起时还要来一场激烈的“撕名牌”游戏。“山坡、田野、树林、农家院落等是我们远足的首选地点,走进自然,沐浴阳光,呼吸乡野间的新鲜空气。这样的远足活动不仅加强了家园联系,也能够让大家放松身心,非常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。”李园长说。

 QQ图片20170809163804.png

   大自然的原始创意坊

沙、石、水、泥土等自然物,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东西,田野、小河、山坡也是他们经常玩耍的地方,但这些对于城市里的孩子而言,无疑是奢侈的。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,绿幼会定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,比如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踏青,共同寻找和发现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。

细长蜿蜒的田埂,幽静翠绿的小竹林,灵动清澈的小沟渠,孩子们在这里与花草树木对话,和沙土泥石谈心。

在如诗如画的秋季,大自然换上了新衣,“大自然画展”也会如期举行。翻开秋天这幅美丽的画卷,孩子们摊开素描纸,提笔画下了他们眼中的秋天:黄灿灿的麦穗,金黄色的秸秆,铺满落叶的小路,堆满玉米的农家小院,挂满了果实的柿子树……有些聪明的孩子还用花草、石头、麦穗、蔬菜、水果等材料进行作画,比如,用胡萝卜摆出小兔子造型,用莲藕印出美丽的花朵,在石头上画树叶、画动物,在泥巴上刻画各种小动物造型,等等。多种多样的作画工具和作画形式,大大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,增强了孩子对美的感受力,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造力。

“创意树叶画”大赛中,孩子和家长将平时搜集的各种形状、各种颜色的树叶制作成亲子树叶画,有孔雀开屏、海底世界、小黄鸡的一家……

李园长说,“即兴创意表达和集体艺术活动”是以艺术领域目标为主的户外亲子活动,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思考,一起创作,一起体会在大自然中尽情游戏的快乐,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,也促进了幼儿手脑的协调发展。

 

园内有“天空农场”,园外有田园基地,在这根植于本土的田园教育中,孩子们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学习和生活,并开启了一生的学习之旅。田园课程的实施也为绿幼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,更新了他们的教育观念,拓宽了他们的眼界,也提升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。随着田园课程的不断深化开展,家长也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,与孩子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,与园所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,并逐渐成为田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。

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大自然这本“活教材”就是绿幼田园特色教育的“源头”。只有用好大自然这本“活教材”,才能使幼儿纯真的心灵更加自由,使幼儿游戏的空间更加开放,才能让大自然真正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。

 

 


杂志订阅
管理版
小班版
中班版
大班版
投稿指南
关注二维码
幼教365
幼教三六五
学前教育
园长幼教之家